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与展望——文章参考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信息化管理的浪潮。在此大背景之下,加强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十分必要,对此要充分认识信息化管理对仪器设备的重要作用,以开放的眼光看到其发展态势。本文就将重点分析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应用在各个领域,高校、企业等等。不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要有一系列的数据处理问题,比如成员信息记录、项目经费、通知、签订合同、执行、审计等等,这些信息十分繁多、复杂,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设备管理,以达到设备的高效运行。
一、设备管理与信息化的概念
简言之,设备就是生产资料,而设备管理就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方略,从设备入手,对设备进行检修、升级、管理等,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信息化就是企业内部依据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现代化等现代科技技术来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用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来进行企业资源的从新配置管理。在信息化的时代,企业设备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一大发展趋势,企业要做的就是合理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增强自身的实际竞争力,以便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信息化对设备管理的影响
信息化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的优化管理,更加快速地处理设备的一些问题,是一种十分先进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最早是在国外流行起来的,慢慢地进入中国市场。就企业而言,其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十分广泛,不单单是管理上的便利,还有利于转变职工们的管理思想,让其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对待事物的发展变化,接受更先进的管理模式打开其工作思路,全面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管理质量。同时,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能够有效的让用户获得更多的合理利益。企业通过引进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减少管理费用和材料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仅如此,高度透明的工作组织最大程度降低了维护费用,有利于企业资产的改良。
三、设备管理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相当一部分企业或者高校都已经能够达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我们将其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方式细分为两种。一是面向对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面向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1、面向对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面对对象的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就在于其面对的对象,一般分为三种,即面对合同、面向仪器、面向档案。面对对象化的信息管理模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模式,顾名思义就是面对围绕一个对象去达到实现科学信息管理的目的。
面对对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虽然十分简单但是优点是十分显而易见的,它可以轻松地解决许多的常见问题,例如流水账式的手工管理或者是数据汇总滞后等问题,还可以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的困难等。是一种在高校的设备信息化管理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信息化系统。现如今经过一些高校、企业的率先应用,以及系统的不断优化,面对对象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保留自身独特性的同时发展已经趋向成熟。面对对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了保障用户安全,利用权限控制提高自身系统的安全性,通过数据交换和电子表格的数据存储降低了信息录入是的错误率,一部分面向对象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支持条码技术,有效的联系设备仪器和信息化系统,让二者融合起来。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面对对象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了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让管理工作从传统的纸质化迈向无纸化。
2、面向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狭义上的面向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是单纯的对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备的引进计划到使用再到最后的报废)的管理。广义上的管理则夸大了范围,不仅包括设备仪器的管理还包括对相关联的事物、人员的、计划的管理。面向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随时进行数据的交流共享,极大的便利了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的快捷、方便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为之后的管理决策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面向过程的设备信息化较之于面向对象的设备信息化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其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能够规范相关的数据管理,现实意义明显,能够完整的保留信息,方便日后的核查调取。同时其具备面向对象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是更为完善的一种管理系统。面对过程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原则上将要得到更多的管理权限以确保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安全性将会降低,该系统开发了浏览器服务模式,不仅增加了用户查询权限,还进一步保障了用户的信息安全。这样一来就能够让用户大胆放心的使用,还提高了办公效率。
四、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设备仪器的管理设计范围较广,需要很多的新型技术作为支撑,同时牵连到许许多多的部门,设备信息化管理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无论是各大高校还是各大企业都在寻求合适的机遇引进或者进一步完善设备仪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求得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简化办公步骤,提高办公效率,获得更大的发展。在管理理念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单纯的面对对象化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设备管理需要,因此建立更为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不会改变的潮流方向。那么接下来将从以下价格方面重点探索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基于此背景,只有不断完善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更多的适应生产工作的功能。当前大多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不能都完全摆脱纸质文件,因此不能说是完全达到了标准。为了进一步的便利工作,减少纸张浪费现象,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刻不容缓。这不单单是工作便利的产物,还是适应当下社会提倡的绿色生活方式,促进节约、环保,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1、完善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一台优秀的仪器设备是实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场所的一台机械设备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出现在工作场所。首先就是机械设备的选择,在设备的采购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进行大量的检测,运行风险防范机制。尤其是在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例如采购执行阶段的时间风险,还有十分常见的采购方式的选择所带来的风险,采购计划存在的风险以及项目分解的风险等等,如何利用系统来进行这些风险的控制都是判断机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否完善的重要参考。只有完善的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够在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启到更大的作用,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要想提升工作效率就要进一步完善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2、增强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
如论最终采用哪一种管理方式,都必须要考虑到信息的安全问题,务必保障信息不至于泄露被利用。还有一种更加需要重视的设备安全管理就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所说的特种设备就是反之那些有可能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问题以及一些危险性较大的设施设备等。例如一些单位的化学放射性设备、高危的化学设备还有就是一些供暖的锅炉、压力容器,以及最为常见的电梯等。这些设备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称它们为特种设备。在进行特种设备的管理是要以保证安全为首要条件。为了增强特种设备的安全性,给人们一份保障,必须要合理增加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批模板,以期之后方便进行统一的管理,为工作者负责的同时也是对自己单位的负责。在这种涉及到生命安全问题的设备管理上,不能够掉以轻心,以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3、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管理透明性
采用设备信息化管理最直观的目的就是为了管理更加方便、更加有效率。当然,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依靠高科技技术。有了高科技技术的支持(例如条形码技术),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才能够顺利进行。而之所以利用高科技技术,本质上的目的是没有改变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管理效率。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设备管理的透明度,在提高设备的管理效率时,同样不能忽略了设备管理的透明度。为了进一步达到设备管理的最高目标——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透明度,我们要探索设备的更多功能,不断升级优化,以适应各种管理需要。
4、加强对以期设备管理人才的培养
现阶段而言,无论是哪一种先进的管理,都是离不开人的参与的,因此要注重对以期设备管理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批能够熟练操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人才。对于一些在职的人员我们要进行定期的培训,以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管理工作,避免因为长期的知识技能得不到提升而落后于系统的更新发展,难以适应工作。
为了促进工作人员的学习、工作积极性,可以推行科学合理的激励竞争机制。要求每个人都制定自己的目标,然后定期进行人员更换、职位人员的选举评比。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还能够更好的考察到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对待工作的一个态度,甚至还能够发现其共同的短板,做到查漏补缺,之后进行更合理的、有侧重点的培训。当然,激励工作人员的最好方式就是进行实际有效的奖励或者惩罚。可以将平时的考察结果计入年终奖的分发之中,也可以进行月底评价,然后进行及时的奖励或者惩罚。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避免其懒惰懈怠,让其拥有更突出的管理能力,增加设备管理工作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设备信息化管理已经提上日程,但是其毕竟是新兴发展的事物,其发展要有一个历程。从传统的纸质模式的管理向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要有一个过渡,不能够操之过急。然而我们也要端正态度,积极的促进其发展和转变,首先就是要更新管理的理念,转变管理思想,之后才是引进先进的设备、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的一系列要求。相信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在不远的将来,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将彻底占领市场,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唐荣高.浅谈医院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设计和实现[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20,41(02):118-120.
[2]王全利,王楠.如何利用设备管理信息化提升特种设备管理效能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0(12):253-255.
[3]邹宏伟.基于云计算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分析[J].黑龙江档案,2020(03):64.
[4]王晓晨. 互联网时代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N]. 中国人口报,2020-06-03(003).
2020-08-04 17:44:26